WFU

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

推薦《逆思維》的三個理由



這本書教你:


如何促成飲食改變
如何快速不費力的回應“網路瘋傳”
如何成為更卓越的自己



飲食改變:問句比證據更有效


協助個案做體重控制、血糖控制時,我們通常太急著提出各種方法、證據來說服個案改變,就像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樣,老師在台上講,我們在台下聽。

怕個案記不住,還會準備各種衛教單張幫他把筆記做好,但實際上這樣的成效不是很好。

往往下次回診時個案依然是維持原來的飲食方式,甚至還可能有個案記成錯誤內容,越改越糟的情況。

實務上,我們很少能靠說服他人改變,我們比較有機會協助他們找出自己的動機去做改變

《逆思維》中介紹了「動機式晤談」,利用三個關鍵技巧,在一千多項對照試驗中,醫事人員有效的利用這種方式,協助人們改變,包括飲食與運動習慣、克服飲食失調,以及減重。

總的來說,大約每四份研究中就有三份的結果顯示,動機式晤談在行為改變上具有統計及臨床的有意義成效。

動機式晤談的過程有三個關鍵技巧:
●提出開放式問句
●反應式傾聽
●確認對方改變的欲望及能力


例如我們可以用:我想進一步了解您對“飲食改變”的看法。做為談話的開始,取代講座式的知識灌輸衛教。

接下來傾聽個案的回覆,留神傾聽提及改變的話,然後提出一些關於他們為何及可能如何改變的問題。

例如個案可能提到,醫生或家人建議他要減重,那我們可以接著問:他自己對減重有什麼看法。

或者他提出為何決心要減重的理由,我們可以問他:他想採取的第一個減重步驟是什麼。

當我們明白了個案的想法,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的實務經驗,跟個案分享跟他自身有關的減重資訊,而不是照著課堂上學到的全部唸一遍。

書中不僅提供了科學證據證明提出問題比說服有效,也舉出了大量真實案例輔助說明,並詳述了動機式晤談如何運用,十分適合遇到“卡關”的營養師閱讀。


回應網路瘋傳:共舞比駁斥更有效


俗話說:造謠出張嘴,闢謠跑斷腿。

身為營養師的我們,時常被個案拿網路上流行的飲食建議詢問,為了解釋這些在科學上多不合理,又是查文獻又是寫文章,常常一個還沒處理完,又流行起下一個。

甚至有些類似的劇本一再重複,只是換個主角演,例如XX減肥神物,這樣吃狠甩X公斤。

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麼好方法,可以快速且不費力的回應這類型的謠言,在閱讀《逆思維》與敵人共舞:如何贏得辯論並影響他人的章節中啟發了我。

書中說:我們不必說服對方我們是對的,我們只需要開啟他們的思維,讓他們看到自己或許想法有誤的可能性,他們的天生好奇心會完成剩下的一切。而「對人們提出問題」能帶給他們動機去重新思考他們的結論。

過去我一直以為,闢謠就是要拿出一堆研究證據來破除謠言,搞得自己又累效果還不好,但原來我搞錯方向了,我不需要整理結論,我應該要『開啟重新思考』。

例如網路瘋傳的NMN神話可以這樣回應:
我們都希望能夠活得更久,但長壽的人中,有誰是靠著吃NMN長壽的嗎? 富人投資NMN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長壽?

藉著向個案提出問題,而不是替他們思考,我們邀請他們加入我們,成為夥伴,為自己思考

大家覺得闢謠還有什麼其他好用的方法嗎?


重新思考:成為更卓越的自己


如果我們都同意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,那定期知識檢查呢?

在營養諮詢門診中,體重控制一直是最熱門的諮詢主題,多數慢性疾病也可以透過減重達到一定改善,而體重控制的秘訣一直都是少吃多動,過去我們採用總熱量管理法,藉由“管住嘴”來引導個案。

相信只要減少7700大卡就能減去1公斤,相信可以用意志力加上零熱量或低熱量食品克服食慾。

但是更新的研究發現,人體體重控制點的設定使得7700大卡原則被打破,讓身體能夠修正體重控制點才是治本之法,食慾不僅僅只是意志力問題,讓大腦會產生飢餓訊號的保護機制才是重點,讓身體有“安全感”的飲食組合才是最好的有效飲食。

過去,雖然實際經驗讓我們會對這些原則感到好像怪怪的,但教授就是這麼教的,國考也是這樣考,“大家”都是這樣說,所以我們放棄了質疑。

標準答案培養了我們定型化思維(fixed mindset),但在現今變化更快速的世界,學習型思維(growth mindset)才能讓我們走的更遠。

《逆思維》中鼓勵我們以事實查核的方式思考,作者在書中分享他的親身經驗,如果一個世界知名的教授都需要重新思考,那我們為什麼不?

事實查核的方式思考:
●質問資訊而不只是吸收它
●拒絕以級別及普及度取代可信度
●明白資訊傳播者通常不是它的來源

獻給對每日重複內容感到倦怠的營養師們,讓我們一起擁抱《逆思維》吧!